妳為什麼離開了台灣?

每個人小時候有沒有過,一個屬於自己、或是朋友的秘密基地,
一個你很想和別人分享,卻又不想讓別人發現的地方?
瑞典,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秘密基地」。

三年前,我離開了台灣,來到了瑞典作交換學生。
一直到離開前一個月,甚至是前一天,先不論大家有沒有搞清楚瑞典和瑞士是不同的國家我的朋友們卻出乎我意料的反應和問句都是一樣的:

「你要出國了!去多久?」

「你男朋友怎麼辦?」

「去那麼遠要自己好好照顧自己。」

卻沒有人這麼問過我:

 

 

「妳要畢業了,為什麼還選擇離開台灣,到那麼遠的瑞典?」

很多人選擇出國,是因為這是一個趨勢

也有人選擇出國,是因為對於人生覺得徬徨,想透過在另一個國家生活找到人生目標
也有不少人出國,是為了逃避一些責任。
我承認自己選擇出國,一部分是害怕進入職場,
但多半我還是在有規劃、且自我要求高的期望下 “允許” 自己 出國。

出國交換 又不是出國留學 為什麼這件事也需要規劃

當然出國交換你需要經過家人同意、學校申請、面試審核通過等等,
但 “允許” 自己出國代表一種責任心,一種對自己的期許,一種態度。不管是出國交換、出國唸書、出國工作、還是出國旅遊,
每一件事情都在會在你人生中給你留下特別印象深刻的經驗
也正因為如此,規劃這件事情對我來說變得特別重要。
首先,我必須知道自己為什麼想出國?說是動機,我會說是初發心。
再來,我出國期間想得到甚麼?對我有什麼幫助?對我回國又有什麼幫助?
最後,我有沒有這個經濟來源支持我出國?
我認為,沒有人需要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說服自己和家人想出國,
因為冠冕堂皇的好聽,浪漫,卻不實際。
有了動機,我大概能估計這趟旅程的會帶給我多少的收穫,而讓我更加期待。
但是動機是什麼?從哪裡來?

動機這件事情不應該是為了成為理由而想理由,
也不應該是透過別人告訴自己的,集合多方的交談成為自己的理由,
因為沒有人會為你決定走的哪一步路負責,也沒有人會為你選擇的日未來子負責
這時候我反而應該靜下來想想,到底為什麼我想出國?
我會建議大家使用心智圖 (開始職業病)
舉例來說,我一直都知道,自己害怕進入職場,我接著想著讓我害怕進入職場的原因,
我才明白,其實有種缺少某種能力的感覺,摸不到看不到的能力:獨立以及自信。
所以,我選擇了離開我習慣的生活圈,開始學習獨立。
當然,選擇離開必須要做取捨
朋友,家人,情人。

離開原本習慣的環境為什麼讓我變獨立

從國小畢業開始,我一個人離開台北,到花蓮唸初中
但那時候的我,不懂什麼叫做獨立,只知道什麼叫做獨自一人,覺得孤單、寂寞、想回家。
從一個環境到另一個環境,除了適應之外,還必須有其他對自己的規劃
獨自一人面對挑戰的時候,我學習什麼叫做自己先處理,再尋求幫助。
獨自一人打理生活起居的時候,我開始學著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喜歡的生活不等於墮落的生活,而是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想要的是什麼
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不喜歡的是什麼
獨自一個人的時候,我知道生活是多麼不容易,而學習好好善用每一天
也為了充實這難得的每一天,我會想盡辦法讓日子變得很精彩。

但是,你準備好這樣的日子了嗎?
還記得我大學的時候,和好朋友最常分享的一句話:

你常常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

但其實等你出發的時候一刻  你就已經準備好了!

 

 

當我知道自己選擇這條路的時候,和我一起畢業的朋友們,各個都在職場上做的很有成就
相較還在唸書的我,我覺得多少有些壓力,
但是每一條路,都不是為了別人的眼光而做選擇,
當我知道我所做的選擇是為了讓我變得更好,而所有的收穫也都在自己的規劃中
我變得正向、積極、有自信,因為我相信自己的選擇會帶來更好的自己。
對我來說,規劃就是在走每一步的時候,你知道下一步你可能會在哪裡。
我記得曾經這麼和我的雙胞胎說,當你有了規劃,你每天都會期待自己以後成為的樣子。
而當時她這麼對我說:「我也很期待看見妳未來的樣子」
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但未來卻可以在你的規劃下,一天天的實現。

出國交換需要很多錢 怎麼辦

我的回答: 是,也不是。

這取決於國家和城市,看世界難道一定要去到昂貴的國家嗎?
有個朋友,在大學最後一年決定延畢到中國去交換,在他交換期間他把握機會去 “看世界”
他回國之後感慨的和我分享著:「如果你沒去到中國,別說你看過世界。」
很多人認為,出國唸書是優良家庭背景的條件決定的,是那些有錢人的人生選項之一。
我的回答:是,也不是。
首先出國這件事本來就會需要錢,但是很多人忽略了這錢怎麼來的。
有些人的確是倚靠家裡經濟狀況比較好,
但是,有人因此更努力想要回報父母,這樣的人大有人在。
有些人家裡經濟狀況普通或是較差,靠著努力申請獎學金、貸款、辛苦打工省下來的零用錢,
一點一滴攢來的,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
家裡經濟狀況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別人的條件好,終究別人還是別人
這並沒有決定了我們起點在哪裡、終點在哪裡,
所以包含我在內的大部份朋友,都申請了政府提供的獎學金—學海飛颺計畫。
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申請的計畫,當然,這麼好的事情,也是需要回報的,
每位交換生都有必須修的學分數,每個月需要繳交交換心得報告,
我個人認為,比起貸款、打工攢零用錢,這些規定都屬於自己的「責任」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三年過後的我,隨著我當時的動機,一路走到這裡,
每天,都是三年前我想成為的自己。

1 Comment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