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四、五月時,我抱著在生活中添加新元素、新刺激的想法,開始積極關注學校國際 事務中心公告的每項活動,很幸運那時候剛 好是暑期活動陸續出爐的時期,我也因此發現 University Scholar Leadership Symposium (世界大學生領袖研討會)這個 活動。
為什麼選擇 USLS 呢?原因其實不特別,反而 很簡單
一、USLS 的議題是我較少關注的內容(所以被我歸類成生活裡的稀有元素)
二、評估預期的收穫和可負擔的費用後覺得相對物超所值
三、 或許我不是領袖,但卻有機會看到自己和其他「領袖」的差異
就這樣開始著手申請參加會議啦!
七天 給自己一個成長的契機
想著如何改變社會、改變世界時,其實第一 個該去改變的是自己(The first person we need to change is ourselves.)*。
*Leading Change speech in 8th USLS by Francis Kong.
理想只是理想?
台上 Ryan’s Well Foundation 的創辦人 Ryan Hreljac 以幽默風趣的口吻敘述六歲的 他如何得知並非所有人都理所當然能夠輕鬆 擁有乾淨的用水,以及如何努力賺取 70 美元 -當時以為能夠建造一口井的花費(但實際需 要 2000 美元),到之後在非洲烏干達一所小 學第一座 Ryan’s well 的誕生、基金會的創立、 四處演講發起募捐等,他發現現實面臨的問 題遠比想像中大得太多,但想要幫助解決非 洲飲水問題的熱情和責任感讓他跨越每個障礙、堅持至今。

另一場演講 Rachel Sumekh 分享著身為大 學生的他們如何在校園中發起「Swipe Out Hunger」的活動並進而形成組織,讓經濟上 較困難的學生不用因為飢餓使學習也受到影 響。Michael Brosowski—Blue Dragon Children’s Foundation 創辦人則講述組織 如何提供流落街頭的孩子們一個上學的機會, 還有如何以匿名的方式與當地警方配合,拯救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從越南被販賣到中國
的年輕女性。
對於「激勵性質」的演講,從前的我大概在 開始之前就將它歸於拒絕往來戶的行列,認 為每個願景總是被刻畫得太過美好,而現實 中的許多事情都是體制和人性交織的結果, 因此當我們試圖想改變什麼,通常只是無濟 於事。但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不做任何努力 而有所改變,卻可能因為你的改變而變得更 好,我們或許不必為自己設定像改變世界這 樣宏大的目標,但從日常生活中、社會環境 中找到關注的議題,持續付出關心和努力, 又有何不可呢?

我們都想要一個更好的世界,這也就是為什 麼我們大家會齊聚一堂(We all want a better world and that’s why we’re here, right?),這是三天講座中最常出現的一句話。 會場中超過九百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教育 環境的參與者,對於演講內容和議題討論都 有不同的見解與想法,或許大相逕庭,也或 許相互呼應,但每個人都是為了心中那片美 好世界想貢獻心力,可能乍聽之下顯得理想 化,不過當大家都願意為了共同目標討論、 合作時,誰又能保證不會離理想更進一步?
學習,歸零
「這是個尖銳的警訊,因為英文可以變好,技術可以精良,練習就可以,但是這種『稱霸』的野心,卻不是靠練習就能得來的。」<世界太精采,請你趕快站出來>路怡珍 著 (2015, 先覺出 版)
幾天的經驗,這段話就是個寫照。雖然參加 者大部分都是以英語為母語(就算不是母語也是日常中常用語言),這或許真的讓他們在不 管是提問、討論、表達的表現上有一定的優 勢,但我認為真正讓我佩服,而且也將會是 我未來持續怒力讓自己成長的,是他們那種 面對任何問題都能沉穩、清楚、邏輯性表達 想法的能力,以及伴隨的不卑不亢的態度和 毫不畏懼的勇氣,當一群完全不認識的成員 臨時被歸為一組進行討論時,短時間內打破 尷尬、慌亂的氣氛,然後以簡潔俐落的風格 組織討論的進行與整合所有人意見的領導力。
立於台灣,忘了世界真正的開闊,執著於專業, 忽略了也該走出象牙塔看看外頭的天空, 語言、知識也好,視野、態度也好,要學習的還有太多太多。「我想像的不平凡,是內在的寬闊,能容納各種體驗並且自然的回應,同時隨時準備好歸零、學習、歸零、學習的反覆,一次又一次經歷豐富的人生故事。」*<世界太精采,請你 趕快站出來>路怡珍 著 (2015, 先覺出版)
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段話,白話卻又值得再三思索,簡單卻又總能於關鍵時刻讓人回歸初心;歸零和學習是一種反覆,可同時歸零也是需要學習的一環,但無論如何,我想我會努力重複著這個循環,讓自己更加成長茁壯。
